“近零能耗太阳能房屋技术研讨会”在衡水神龙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志东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郑金峰总工,章放副主任。神龙董事长倪庆县及总工倪庆成。






17日,一行领导参观了雄安新区绿色研究中心


研讨会备忘录
一、讨论的话题
1、什么是近零能耗太阳能房屋?它的技术特征有哪些?
2、近零能耗太阳能房屋的市场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开拓市场?
3、贵企业的技术如何与近零能耗太阳能房屋有机结合?
4、是否有必要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建造一个样板房?
二、背景资料
1、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现阶段,建筑节能65% 的设计标准已经基本普及。但建筑节能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
●低能耗建筑:在特定时期内,建筑能耗比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能耗降低25%~30%的建筑物。
●超低能耗建筑: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大幅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其供暖、空调与照明能耗应较2016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
●近零能耗建筑: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系统运行,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建筑物
●零能耗建筑: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周边或外购的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为简化表达,条文中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合并表达为“近零能耗建筑”。
●建筑的主朝向宜为南北朝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应保持较小的体型系数、适宜的窗墙比和较小的屋顶透光面积比例。
●采用高性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及门窗系统。
●南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可调节中置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东向和西向外窗应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可调中置遮阳设施。
●地下空间宜采用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提供天然采光。
●围护结构应保证保温层的连续性(尽可能不要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穿透处保温连续、密实无空洞;在建筑部件连接处,保温层应连续无间隙)。
●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
●屋面无热桥设计(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
●外墙无热桥设计(外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外墙保温宜采用单层保温、锁扣方式连接;双层保温应采用错缝粘接;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保温层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外墙上采用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
●近零能耗建筑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2、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创造“雄安质量”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严禁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
●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有序推进西沙旅游资源开发,稳步开放海岛游。
●鼓励发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馆。
●加快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农房建设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
●到2020年,各省(区、市)试点县(市、区、旗)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农房。到2035年,农民基本住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
●建立设计师下乡长效机制。设计人员要根据与村民共谋的结果,帮助农户设计或由农户自己选择适宜农房设计方案。
●要应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探索装配式建筑、被动式阳光房等建筑应用技术,注重绿色节能技术设施与农房的一体化设计。
●各试点县(市、区、旗)要适时组织开展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组织农户就近参观学习宜居型示范农房。